1960年全国象棋个人赛,可能是杨官璘最难以忘怀的一届个人赛。毕竟此时的“魔叔”正值当打之年。殊不知就因他过于轻敌,以至于个人赛冠军落入15岁的胡荣华之手。有棋友认为,棋手在40岁之前都属于当打之年。假设此说法成立,那么杨官璘在1965年刚好40岁。但是在1961年到1965年间,就有两年因自然灾害停办了个人赛。其中61年就是杨官璘重新登顶的最佳时机,杨官璘62年问鼎,可63年再次停办。这对于“魔叔”来说,当属真正的时运不济!再回首第一届个人赛,杨官璘也已经31岁。
对于杨官璘来说,迟来的个人赛已经是一种不幸。可关键时刻又停办了两届,否则胡荣华的十连霸绝对得打问号!此时,可能有棋友会为胡荣华抱不平,之后的文革停赛7年,76年唐山大地震又再停赛,胡荣华的贻误更大才对。其实这种说法并非完全正确,为什么这么说呢?首先我们不能忽略了杨官璘潜在的夺冠实力,这一点可以从1978年的个人赛就可以看出。这年全国象棋个人赛上,26名决赛棋手经过14轮积分循环大战。最终,杨官璘和胡荣华同积22分,虽然“魔叔”胜了“胡司令”,但是胡荣华小分略高。于是胡荣华得以第九次问鼎。
不少棋迷朋友都为杨官璘屈居亚军感到惋惜。这一年杨官璘已经53岁。试想,如果比赛规则不变,他俩又是并列冠军。而回顾1962年个人赛,历经25轮循环积分对战,杨官璘取得了16胜7和2负的战绩,胡荣华取得了17胜5和3负的战绩,二人同积39分,这一次如果比小分的话,显然就是杨官璘略高。也正因为那时规则里没有比小分这条,所以胡荣华才得以和杨官璘并列冠军。显然杨官璘成为了规则之下的牺牲品。既然53岁的“魔叔”依然具备冲击冠军的实力,那么回到文革时期的那几年,杨官璘夺走两次以上冠军应该不成问题。
那一时期中国象棋人才断层。这一点不再过多讨论,就拿已经设身于象棋个人赛的中名手臧如意来说,1965年他向个人赛发起冲击,这一年,胡荣华冠军杨官璘亚军,臧如意取得了第四名,次年臧如意卷土重来,他取得了亚军。离梦想更近了一步。可惜的是此后文革彻底停办个人赛。臧如意就此错过了夺冠的绝佳时机,1976年,他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决赛,旨在为个人赛冠军发起最后的冲击。可是突发唐山大地震,臧如意的梦想彻底破灭。此外,个人赛的停办,对于王嘉良来说也是莫大的遗憾。如若不然,凭王老的实力,拿一个冠军应该问题不大吧! 以上观点纯属笔者一家之言,不知棋友对此有何不同看法?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