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不少棋友都在讨论一个话题,主要就是关于棋手的薪资收入。就在笔者深入了解相关资料的时候,看到了一段郑惟桐谈及象甲棋手收入的视频。其中“蜀山少侠”只是侧重于象甲主力棋手说了一个大概,即在打完象甲联赛之后,主力队员可以获得40到50万元的收入。部分棋友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,就一致认为职业棋手收入十分乐观,与笔者之前写到的“象棋棋手是个穷职业”格格不入。其实这仍然是犯了以偏概全的习惯性错误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接下来笔者就围绕此问题来具体谈谈。
郑惟桐本身就是一名象甲主力棋手,这也是棋友们容易相信郑惟桐的根本原因。当然,相信郑惟桐没错,但是郑惟桐的言语可能只是结合他自身情况的谈吐。又或者只是他们队伍的一个基本情况。放眼所有象甲团队,他们的队伍组成基本都是主力棋手和替补棋手。同一队伍里,不同棋手之间的薪资就存在极大的差异。比方像郑惟桐、汪洋、孟辰及王天一等顶尖棋手,他们都是一等一的象甲好手,其薪资待遇肯定处于最高层级。就拿之前广东队的程宇东来说,其薪资待遇自然不能和许银川和郑惟桐相提并论。
上面所说的只是棋手在象甲团队里的基本收入。此外棋手们还涉及到另外一部分收入,那就是象甲联赛中的对局收入和奖金。至于对局收入,只要参与比赛,无论胜负都有对局费。当然赢棋自然要比输棋收入高。如此一来,棋手所在团队能走多远,就决定着棋手最终能打多少场比赛。其最终收入也和队伍整体水平直接挂钩。对于那些能够夺得录取名次的象甲团队,棋手们还可以瓜分到对应名次的奖金。说到这里,棋友们应该已经明白,其实同样是打象甲联赛,同一队伍里的棋手收益都不一样,更何况是不同队伍里的棋手。
这里面还有个问题可能很容易被大家忽视。就是每个象甲团队基本就有4到6名棋手,每年参赛的队伍也就12个团队。大体估算了一下,整体象甲团队棋手大概就有60人。这里可以打个比方,就算这60名棋手每年象甲都能收入四五十万,他们也只是广大职业棋手中的极少一部分。换句话说,他们已经是象棋界的精英棋手。除此之外的众多棋手,他们的收入自然少得可怜。如果棋友们稍作留意,就不难发现,其实这些象甲棋手都是象棋等级分排名前60名棋手。这个数量相对于其它行业而言,其占比都是微乎其微。
这也就是笔者认为部分棋友看问题过于片面的原因所在。这似乎又回到了象棋等级分能否当饭吃的话题,犹记这个问题笔者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。当然,此外在“棋王”和特级大师的光环下,不少重大赛事的大门便会随之为棋手敞开。接下来,什么出场费、对局费及奖金,都会接踵而至归入其名下。当然,如果棋手临场状态甚佳,那么他的所得自然不菲。然而能够享有这些权益者,仅仅是其象棋等级分更为靠前的部分棋手。又比如许多杯赛,参赛资格都是等级分前16名的棋手。
为此,我们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呢?就是棋手实力基本等于象棋等级分,而象棋等级分排名与棋手收入成正比。当然,此结论纯属笔者个人结合实际得出的结论。不知棋友们对此是否还有其它不同的看法?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