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南棋坛,在二十年代前后,较早成名的有冯泽、钟珍二人。
后来,曾展鸿和黄松轩相继涌出,棋力相当,却又各具特色,尤其是黄松轩、冯泽二人,一个擅长中炮,一个擅长单提马。
但在当时,华南棋界还处于街头活动时期,没有形成冠名的气候,更没有“粤东三凤”的称呼。
1924年,有“棋坛少林寺”之称的翩翩茶室开业,棋人有了固定的聚集场所,也就有了冠名的条件,不过最先出现的称呼不是“粤东三凤”,而是“三宝佛”。
“三宝佛”是指黄松轩、冯泽和后来加入的李庆全,钟珍行踪诡谲,曾展鸿忙于生意,二人并非翩翩茶室的常客,故不在其列。
直到1929年,谢侠逊与“象棋总司令部”一周年纪念日时,在《时事新报》发文,其中有“三凤粤东”的说法,“粤东三凤”才算正式冠名。
这粤东三凤是指黄松轩、曾展鸿和钟珍。
之所以是这三人,还和曾展鸿脱不了关系,他是商人,经常走南闯北,往来于各地,借助商务之便,以棋会友,他曾与谢侠逊较艺,并有过交流。
谢侠逊看曾展鸿棋力不俗,又根据曾展鸿的口中的华南棋坛,提出了“三凤粤东”的说法,这显然是不全面的。
在当时的条件下,谢侠逊无力遍查全国棋坛,况且“象棋总司令部”本为“滑稽”之言,远在上海的谢侠逊能够提出“三凤粤东”,已属不易。
不过这事却促进了南北棋坛的交流,很快,以此为由,华南棋坛向华东邀战,“东南大赛”爆发了,华东棋坛派出周德裕和林弈仙南下,华南则由冯泽和李庆全迎战,黄松轩因为丧母未能出战,结果华东、华南激战成和。
赛后,“粤东三凤”的称呼依旧享誉华南棋坛,不过这显然令有些人感到不满。
成名多年的冯敬如(冯泽),在东南大赛大显身手的李庆全、棋坛新星卢辉都排除在三凤之外,“粤东三凤”已然不能代表华南棋坛的实力,人们纷纷期待一场新的角逐。
终于,在1931年冬,广东首次全省象棋比赛爆发了,棋赛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,赛地在广州市,但参加者不限地域,只要到广州报名和比赛,都属于参赛的范围。
消息一传开后,四面八方参加报名者多达140多人。
冯敬如、李庆全、卢辉三人踊跃报名,迫切想要证明自己。
曾展鸿虽然棋力不俗,但却不爱名,持超然态度,并未参赛,钟珍弈游安南未归,也无缘参赛。
黄松轩本不欲参赛,但是后来被棋友说服并参赛。
比赛分初赛、复赛、决赛三个阶段进行,共弈6天。
新星卢辉和黄松轩在初赛便遭遇火并,两人全力开战,谁也不肯相让。
当时采取的是三局两胜制,第一局卢辉先行,应胜未胜,被黄松轩顶成和局。
第二局卢辉后走输棋。
第三局依旧是卢辉执后手,他急于翻本,竟以颇为吃亏的列手炮还击,结果又输给了黄松轩。
好在当时组赛者考虑到了“二强相遇”的情况,败者有复活机制,败者和败者再斗,仍有机会进入决赛。
卢辉抓住仅存的机会,奋力直追,成功杀入复赛。
复赛采用积分制,卢辉再度遭遇黄松轩,他稳住心态,和黄松轩战成和局,按照积分,成功杀入决赛,与他同时进入决赛的还有黄松轩和冯敬如。
这场决赛采取“人棋”的别开生面的形式。
赛场设在大佛寺内的广场,在场上画地位棋盘,由仁威小学的童子军扮饰棋子,帅、士、相、卒按身份披了战甲、袍服、号衣,车、马、炮三子则用立体的车、马、炮模型代替。
比赛结果,黄松轩获冠军,卢辉亚军,冯敬如季军。
整场比赛的名次也相继产生,黄松轩、卢辉、冯泽、李庆全分别获得了前四名。
卢辉作为新秀,曾在比赛三度遭遇黄松轩,但依旧夺得亚军,被棋客称赞为“亚王”。
从此,人们开始以“四大天王”称呼他们四人。
“四大天王”和“粤东三凤”并存于华南棋坛,曾展鸿和钟珍以“三凤”被人们熟知,卢辉、冯泽、李庆全以“四大天王”之名享誉华南棋坛。
而黄松轩则同时存在于“粤东三凤”和“四大天王”之中,又是广东省象棋赛的冠军,成为公认的华南第一手。
令黄松轩惋惜的是,“东南大赛”时,他因家事未能参加,未能与“七省棋王”周德裕战上一局,也有很多棋客认为,假设当时黄松轩参赛,华南毕竟能够战胜华东。
可惜,历史不容假设。
不过很快,黄松轩就有机会弥补这一个遗憾,周德裕应邀到广州执教,两虎相遇,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,我们后文再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