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磨”也是一种战术,比方甲乙两名棋手对战,步入残局阶段时,甲棋手时间充裕,但是败势已定,已经没有获胜翻盘的机会。就在这时,乙方虽然局面大优,但是要取胜于对手,还得继续展开最后的冲锋,可是自身的短板就是时间所剩无几,言下之意就是,如果乙方不能速战速决,那么乙方就很有可能因超时而输棋。还有一种情形那就是,甲乙双方已经走出官和局面,甲方余时明显多余乙方,这时甲方很有可能就会利用棋规中自然限着,不断耗时进而迫使乙方超时判负。说到底,这就是时间战的成功运用。
每当提及“磨”,棋友们总会想到“象棋二哥”郑惟桐。郑惟桐早已把“蜀山磨功”练得炉火纯青。也正因他在各大赛事中时常一磨再磨。久而久之,他头上便多出了一个“郑磨磨”的头衔。你还别说,这“磨”真得拥有足够耐力和深厚功底,如若不然,想靠“磨”来取胜对手,那还是存在很大难度。想必也有部分棋友曾效仿过以“磨”制胜的手段,结果往往是,要么把自己给绕晕了,要么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。于是,笔者觉着,唯有真正在对弈过程中亲自实践过,方能理解郑惟桐“磨功”之强大。这也正如大家在视频中看大厨做菜一样,如果不去亲自尝试,那么就难免会产生眼高手低的想法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试想,想要在和局形势之下获胜,前提就是得保证自己不能犯错,同时还要保持拥有乐观积极心理和一个高度敏捷的头脑。当然,耐力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。如果将棋场与战场相比拟,那么“磨”着实就是两种战术的结合体。一种是消耗战术,另一种是心理战术。利用这两种战术即可实现,消耗对手时间和脑力体力,造成对手心理状态失衡。郑惟桐就是这种理念应用最为成功的顶尖棋手。可是不少棋友对此并没有持以赞赏褒奖的态度,当然,业内人士对此也是嗤之以鼻。
相比之下,棋友们可能更看好向往这些棋风,比如杨官璘的大乘全面;王嘉良的大刀阔斧;胡荣华的犀利多变;李来群的巨蟒缠身;许银川的刚柔并济;王天一的天马行空;曹岩磊的弃子攻杀……郑惟桐却剑走偏锋不走寻常路,独自另辟蹊径,凭借超一流的开局布局,以及深厚的内力修为,融入“蜀山磨功”的加持,进而成就了其多年象棋第二人之壮举。尤其是2021年,郑惟桐整体实力再度升华,多场赛事中一路高歌猛进,全运会个人赛冠军、象甲射手王及碧桂园杯冠军,都被郑惟桐一人包揽。
兴许在郑惟桐内心里,他时刻都在秉持,下自己的棋,让别人去说吧。放眼整个棋坛,在多年的努力坚持下,郑惟桐也一样取得了仅次于王天一的象棋成就。其实成功的前提就是坚持做好自己。不知棋友对此有何不同看法,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